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元前602年)黄河徙主河道移,卫国失去发展的地域,这一点以往讲历史的人常常忽视。卫国后又屡为晋、齐国所侵,已失去大国之势。晋都绛(山西翼城),后迁新田(曲沃),控制山西中南部。向西、南、北发展,西过黄河,至太行山麓,北驱狄人,势力达到河北省西南,及周王畿黄河以北的部分。所以,春秋时期晋与太行山以诸国总有矛盾。特别是后来的“晋楚争霸”,目标都是为了控制中原。郑初封陕西华县,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西南)。其国虽小,地势位居冲要。春秋初甚强盛,四面皆强国,不易辟土,齐桓称霸以后,郑为齐、晋、楚之国交争之地。郑国处于西、南北二交通线交汇之点也决定了郑国之多灾多难。秦初都雍(今陕西凤翔),为了控制陕西关中肥沃的八百里渭河秦川,屡次迁都,最后徙都咸阳,秦人从黄土高原的原上一步步下到谷地,又一步步移向关中平原中心,反映农业比重的加重,这样才能使秦国国力富强,有力量进统一。燕都蓟(北京西南),后以下都(河北易县)为政治中心。经传记述不详,据考古发现,其影响已及燕山以北;其势力向南可能不过滹沱河,因为燕与中原诸国之间有山戎(鲜虞、中山活动在正定一带)之隔,故交通往来不多。惟齐国曾助燕攻山戎,后来燕乐毅又伐齐,几乎将齐国灭亡,齐燕关系极微妙。楚都郢(湖北江陵),西周其势力仅在丹水(汉水中游)流域;周时日益发展,多次问鼎中原,地域最广,民族最杂,楚文化值得研究。战国时期受秦的压迫,从江汉平原北上灭陈、蔡,都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
f吴都吴(江苏苏州),控制今江苏大部及安微淮河以南地区,在嘉兴(里)以南过去有一条西向入海的河流,南与越以此为界。吴国是古代中国开凿运河最多的诸侯国。越都会稽(浙江绍兴),势力广及浙江、江西,总欲向北发展,而吴卡在越与中原诸国之间,故吴、越之争甚烈。勾贱灭吴后,迁都吴(苏州),利用吴王夫差时开通的邗沟运河,北域扩大至泗水,与齐、鲁相邻。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灭亡之后,出现三个强盛的诸侯国。韩初都平阳(山西临汾),后南迁灭郑,徙都新郑。韩侯由晋南一步步移到周王城附近,实际上取代了春秋时郑国的地位。魏初都安邑(山西夏县),后迁大梁(开封),开鸿沟发展水运。大梁的繁荣,由于地理适中,农业能发展所造成的。魏惠王是魏国鼎盛时期,同时也带来与韩、赵之争。赵初都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后南迁邯郸。赵西北境已达山西内蒙一带,与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