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名”是诗人早就坚定在内心的独特追求,诗人认为那就是他人生的本质,那就是他人生的价值所在,所以在诗篇中,诗人这样唱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说诗人从小到老都一直不断在好修,不管世俗有多么的污浊,也不管别人如何的诽谤、谗毁,诗人都是毫不迟疑地修饰自己,让自己内在的美充实于胸,这样诗人就可以独立于天地之中。美名意识,在诗人的主体世界中,是构成他强烈的社会价值追求的动力,也是个体生命完成社会转化的自觉价值意识。美名意识,从实质上来说,就是所谓的美生意识,就是对自己人生的完美塑造,这样的意识,支撑着诗人在现实的各种苦难和矛盾中,依然选择上下求索的
f态度。我们从屈原的诗作以及其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屈原是有着清晰的自我人生设计的,他知道自己的家世,他清楚自己的政治使命,他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用自己的一生去塑造着自我的形象,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时地激励着屈原去进行着现实的各种抉择。把对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美好的设想践行于自己的各种活动当中。诗人的这种觉醒的生命意识不断地反思着自我人生,当这种生命意识在现实中受阻时,就会在内心深处形成激烈的斗争,在心理意识上与外在的丑恶现实进行斗争。价值探索、价值冲动使他苦闷彷徨,但又坚定执着地去寻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所寻觅的价值,就是社会历史所肯定的价值:“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生命意识在价值意识的引导下去寻找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让生命意识去争取这价值的实现。当生命体与生存价值发生冲突时,宁愿舍生取义,实现自身价值。这是生命价值意识的高度觉醒。肉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有价值的生命是超越了肉体生命的不朽的生命。美政意识,是屈原对自己在政治上追求明君贤臣、选贤与能的社会理想的设计,美政是屈原社会价值追求的核心,他自觉继承来自先祖所赋予的使命,积极修养自己,就是为了能够担当实施楚国美政的重任。美政意识,是屈原的政治理想追求意识,也是屈原人生价值意识在社会追求上的体现。屈原一生,有着复杂的政治斗争经历,对当时各国历史的深入思考,使他认识到一个国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能够使国家国富民强,就要选贤与能、申明法度,君主和臣下都要有很高的道德准则,才能使一个国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稳定。《离骚》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美政”的意识,就是屈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