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终点将接力棒抛出去,或者没有顺利接到接力棒就开始跑等,这些行为都影响到接力赛的正常进行,更是难以体现体育竞赛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此时,小学体育教师需实时停止比赛,告知学生只有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够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以具体的跑步实践训练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三、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f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找准时机相当重要,教师应在恰当时机渗透德育知识,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上,并不是所有教学环节均适当进行德育教育,如果选择的时机准确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和质量。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可将一节体育课合理分为多个环节,在不同环节渗透不一样的德育教学信息。例如,在足球、排球、篮球等球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分为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三个环节。其中在课堂前由教师分组,让学生轮流去学校领取和搬送体育器材,在这一时机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形成乐于助人、不怕辛苦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球类动作技术和规则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训练学习体育技能,并通过比赛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其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在课堂后,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将各种体育器材归还,这样能够让他们明白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并树立责任意识。同时,教师需关注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在体育训练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调整好个人心态,以愉悦轻松的心情去面对他们,且做到面带微笑、仪表整洁大方,利用这些时机均可适当德育教育。
四、小学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实情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他们为中心展开体育训练和德育教育,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要想更加了解和熟悉学生,教师应经常和他们互动和交流,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性格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德育教育和体育训练。像有的学生自小就比较缺乏自信,如果出现错误就害怕受到别人的指责或批评,而且以后更是畏手畏脚不敢继续尝试,这样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此时,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当看到这样的学生能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或者正确完成运动动作时,就应马上给予表扬与鼓励。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扫除挫败心理树立自信,且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另外,小学生的各种潜力尚未挖掘出来,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仍然处于朦胧状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