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会计1401201406122宋子元
前言:一如材料所述,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8
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很大程度上,反倾销已经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遮羞布。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迟迟不愿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面高呼着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一面又以反倾销反补贴作梗,对不少中国企业百般刁难。紧跟美国与欧盟脚步,不少新兴经济体也在不同行业对中国企业亮起红灯。究竟为何我们会处在这样一个众矢之的,四面楚歌的局面下?把出口作为拉动经济重要的火车头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原因分析:
一枪打出头鸟。之所以受到种种调查和抵制,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规模迅速扩张、顺差不断增长有着极大联系。从95年WTO成立以来,中国的出口额由14877亿美元疯狂增长到2015年的166411亿美元,扩大了十倍以上,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相应地,中国的贸易顺差也由167亿美元增长到了去年的42409亿美元,增速之快,增幅之大令人咂舌。中国出口贸易和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客观上对相关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及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必然会引起这些进口国尤其是逆差国通过反倾销手段以实现贸易保护。二血统不纯正。一如前言中提到的,直到今天,世界上除中国外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仍然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他不少重要的贸易伙伴如印度、墨西哥等也持相同的否定态度。在反倾销实践中,“正常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倾销的存在与否以及倾销幅度的大小均取决于对“正常价值”的判定。根据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的规定,“正常价值”通常是指被指控产品在出口国国内用于消费的销售价格,即“国内销售价格”。如果能够以此为标准,很多反倾销调查的问题必然不攻自破。然而由于美国等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采用歧视性的所谓替代国价格或第三国价格,来衡量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这就使这些国家的反倾销管理机构在判定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以及计算倾销幅度时充满了随意性和武断性,从而也提高了中国企业败诉的可能性,而这又进一步助长了这些国家的企业更频繁地提起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三常在河边走。反倾销判定最直观的因素就是产品价格。而中国出口产品的低价无疑正中下怀。中国制造行销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物美价廉。长期
f以来,中国凭借丰富且又廉价的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