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中国古代经济史
(6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选择题(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受社会环境、政策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诸多限制。据此回答110题。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2.“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诸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出现在(A.西汉)B.东汉C.曹魏D.唐朝)
3.战国时,秦国农业生产在七国之中发展最快,主要原因是(A.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C.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4.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C.施用各种肥料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
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5.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A.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C.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D.出现了郡县)
6.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包括(①封建国家由于政治、军事需要的考虑③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A.①②B.①③④
②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①②③D.②③④
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f8.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9.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0.下列诗句所描绘的隋唐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明显不利的是(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流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据此回答1115题。11.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A.《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