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答:策略一,爱得适度,敢于放手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原则。家长应该认识到,小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我行,就有了自信。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策略二,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策略三,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
f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方法一:启发孩子自解困难。在做手工时,孩子不知道要
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作为父母你是否会立即自己动手帮孩子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幼儿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回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二:解围不如学自救。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你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