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发要把教学内容变得体系化和可操作化,并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学实施和推广。教材编写在内容选取和表述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如,笔者所在学校编写“民族大课堂”二年级“种植课”的教材时,就采用了彩色图片与文字内容占比为7∶3的编排形式。
(六)评估与改进。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一个研究、探索、实践的过程,开展评估既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过程。学校应自觉地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就有意识地研究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方法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进行判断。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程目标的调整、课程实施过程的诊断、课程实施结果的评判、课程的改进等提供科学反馈和决策基础。学校可以根据评价角度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课程评价可分为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操作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如校本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否符合本校学生的需求,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组织方式等。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是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业表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掌握教与学的效果,具体内容如学生个体是否有变化、变化有多大、学生之间有多大差距等。
(二)根据评价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旨在调整课程方案和课程活动,它注重细节的分析,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使得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结果性评价是在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它一般是在一门课程全部结束时或是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评价,旨在对课程方案设计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这两者各有长处,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
(三)根据评价者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由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人员进行的评价称为内部评价,由外部人员主要是校外人员进行的评价称为外部评价,此二者各有特点。内部评价由于评价者有切身的感受,所以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问题以及发现原因,因而能较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进。外部评价者由于与被评价对象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更容易保持客观的立场,能从效果上、整体上进行评价。
在当前我国新课程大力提倡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背景下,学校获得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为满足学生身心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