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更是指上述所有教育活动均离不开学校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笔者认为,“在学校进行”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的涵义在于: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发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有效整合学校的各类资源,挖掘人的潜能,基于师生的发展需求,最终的评价也回到能否充分满足学校师生的发展这一源点上来。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辩证统一,并据此制定用以规范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渠道以及课程评价标准等的一系列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性原则。它的涵义是:校本课程要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开发,以教师为开发的主体力量,并适切融入校外资源,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学习后的反馈。
二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目标与一般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要将校本课程的特殊、具体的目标与国家课程的一般性目标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在这二者的联系中有序发生,而课程评价也同样在此指导下开展。
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这一思想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能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贴近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在课程形式上,“做”是其主要形式,即强调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大量直观的实物、模型、图片,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综合性原则。该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本课程的知识组织类型是横向的而非国家课程强调的纵向的知识联系。这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要跨学科进行整合,让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验。二是校本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或解决问题为价值取向,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注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取知识的方式、知识和技能这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达到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性提升。
五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地域性原则。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学生,其兴趣爱好普遍受到周围环境、民俗民风的巨大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可能完全脱离当地的环境、历史、文化、经济、资源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之一是要满足地域内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