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二、行业管理体制
经过2007年中国民航空管体制改革,已建立起集中统一的中国民航空管运行体系。空管系统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格局,建立起民航空管局-7个地区空管局-37个空管分局(站)的三级管理体制。各级管理单位之间为垂直管理模式,不受地方政府管辖。民航空管局受国务院交通部下属的民用航空局(原民航总局)直接领导,负责各地
f民航空管装备的建设和运行。各地区空管局、各省空管分局、空管站分别为地区、省、机场一级的管理单位。目前,国内空管设备采购的运作机制为:资金完全依靠政府投资,项目由空管局规划和审批,实行国际招投标制。为了规范与推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中国民航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规则》、《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中国民航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低高度告警冲突及冲突告警功能使用管理规定(暂行)》、《飞行间隔规定》、《我国境内国际国内民航航班飞行航线和高度配备规定》、《全国城市空中走廊规定》、《中国民用航空飞行管理规则》、《在雷达覆盖的航路上缩小飞行间隔的规定》(民航空发200122号),《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动态固定电报格式》、《航行服务程序空中规则和空中交通服务》、《空管雷达及管制中心设施间协调移交数据规范》等。
三、行业发展情况
1、国内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市场发展历程“九五”以前,国家对民航产业的投入有一定的局限性,民航建设资金的投入一直是飞机第一、机场第二,而空管设备投资极少。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空管建设投资只占民航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
f的38,导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客机、第一流的跑道,空管设备和技术水平却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而这种状况进一步导致了我国民航航路拥塞、空域利用率低下,由于航空管制原因而造成的航班延误成为常事,落后的空管体系成为制约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瓶颈。正是意识到空管体系发展的不足,从“九五”开始,国家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十五”期间,国家在民航空管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了6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125亿用于民航空管基础设施建设,超过了“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和。2、市场需求情况目前,在全国七大区域管制中心中,仅有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区域管制中心的空中交通管理主用系统已建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