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上显示出飞机的位置、呼号、高度、速度等参数,加上陆空通话系统的发展,管制员逐渐采用雷达监视下的程序管制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在机载设备和空管地面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卫星通信和定位技术的成熟,使得在大范围内对空中交通进行管理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空中交通管理概念开始取代单纯的空中交通管制,即从仅保证航班从机场起飞经航路到达目的地的间隔和安全,转变为保证整个航线网上空中交通的通畅、安全和有效运行。空中交通管理就是通过对某一空域内各航空器的调度,使之按特定的航线、高度、速度飞行,以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维持空中的
f交通秩序,保证有一个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流量。完成这一调度任务的设备就是空管系统。空管系统完整的描述是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简称CNSATM系统,其中通信、导航和监视(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完整的ATM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和空域管理(ASM)。其中空中交通服务又由三部分组成:空中交通管制(ATC),飞行情报服务(FIS)和告警服务(AS)。目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设备中需求最迫切的是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
ATC系统是空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监视服务的雷达犹如空管系统的“眼睛”,收集空域中飞机的相关高度、速度、方向等数据后
f传输至作为“大脑”的ATC系统中,ATC系统自动与预定飞行计划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作出飞机下一步飞行动作的调度指令,通过通信系统传达至飞行员,飞行员按指令完成飞行调整。同时,ATC系统还能提供碰撞预警、天气预警信息,保障飞行安全。由于ATC系统需要向飞行员提供实时飞行指令,因此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家规定,ATC系统需要同时配置主用、应急、备份三套系统,日常使用主用系统,主用系统出现故障时切换至应急系统,备份系统提供异地备份以防止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三套系统接受相同的信号同步运作,可无缝切换。近年来,我国空中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繁忙地区的空域资源日趋紧张。为缓解此矛盾,在现有空域不扩大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单位空域内的容量,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即缩小飞机之间安全飞行的间隔。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精度,而其前提就是装备自动化程度相当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