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把功夫花在面上的应付和总结汇报上,针对检查组自有一套办法,看看材料头头是道,听听汇报有板有眼,有些数字根本经不起推敲,实际上就是弄虚作假,蒙混过关。(3)安全管理不规范车站在安全管理中就上级的具体要求而抓落实的现象较为突出,往往是“阵发性”地去抓安全工作,自身安全管理思路不清,造成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没有系统化,存在片面性,安全检查活动更是缺乏持久性。一是安全管理就安全而抓安全。部分干部仍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对安全生产的本身缺乏全面的认识和认真地思考,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或分析质量不高、研究深度不够,不能及时查找安全管理中倾向性、关键性的问题并制订措施督促整改,也不能通过现象查找车站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更谈不上超前思考,往往是哪里出现问题就抓哪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事后分析处理、轻事前落实预防,安全管理成了“救火式”管理,安全措施成了“弥补措施”甚至是“应付措施”。对安全生产的评价管理标准重结果、轻过程,片面追求安全天数,只看结果,不重视安全过程管理。出了事故一靠隐瞒,二靠推诿,三靠勾兑,想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算低的安全天数实际是靠碰运气、撞大运。二是安全检查活动缺乏持久性。车站对于两个时间段比较重视,也是对安全工作强调得最多的时候。一个是各类节假日,科室干部基本上都放弃了休息,蹲点包保;第二个是出了事故之后,关键班组、关键岗位都有了监控干部,关键时段也加强了检查,甚至还确定了“跟人跟机”的做法,看似措施到位,对于效果如何没人研究,事后即恢复原样,可行的持久性办法却迟迟没有。此外,车站虽也能根据部、局要求组织开展一些安全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开场隆重结尾草草,没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坚持持续有效的进行,针对本单位的实际,解决一些安全方面实实在在的问题,懈怠做法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f三是实施管理存在片面性。重行车、轻客货运,重主要工种,轻一般工种,车站对于行车岗位的关键工种是倍受关注,日常的安全检查大都集中在此,相比之下,对于其他工种则疏于管理,日常受检频次相对较少,检查要求和考核标准也远不如主要工种严格,从客观上给次要工种的工作留下了不安全空间。2.3车站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体制落后,束缚手脚铁路长期的高度集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的约束较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