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自主权不够,过于严格的人员定编,客观上导致了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的不合理,车站不能根据本单位实际合理配置人员。机关人员冗余,而安全管理、现场作业和一些安全生产的关键岗位却因人员定编的限制,无法实施配齐配强。(2)素质不高,阻碍发展有的车站领导班子,整个管理团队思路陈旧,缺乏管理创新精神,谈不上实施科学管理,无法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改革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班组长综合能力不强,虽自身业务技能整体尚可,但普遍欠缺管理能力,有的调车长业务技能较强,也踏实肯干,但管理能力则稍差,不愿说不敢管,甚至会发生随意放纵班组成员违章作业的情况。现场作业人员中部分人员个人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不高,总体上车站已符合铁道部技能、学历“双达标”要求,但是由于培训机制、管理机制虽较完善,实施过程却不够严肃,教育培训有“完成任务”的倾向,造成空有培训人数没有培训质量,加之职工缺乏自身提高的要求,平时不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一些职工对行车规章的理解不深不透,处于一知半解的较多,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职工普遍缺乏敬业爱岗精神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工作责任性不强,造成工作质量浮于表面、现场违章违纪不断。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车站的发展,能力不强导致安全工作被动。(3)规定交叉,落实困难在目前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整章建制还不到位,上级临时性办法和强化补充措施过多,并有以此代替行车规章制度的趋向。现在路局总师、安监、运输等部门下发了许多作业办法和规定,文件、电报、措施、办法层出不穷,内容交叉、重复且不说,个别甚至是相互矛盾、彼此抵触。要求不同、标准不一,给作业层执行带来困惑,现场不执行不行,执行起来又很困难,一旦出事又如何分析考核。临时性规定已不仅仅是太多,更是太滥、变数大的问题。有人感慨道:“刚刚会干了,现在又变了”;“总算学会了,又说不对了”。规定多、变换大、标准不统一,将必然导致安全管理处于被动。(4)认识模糊,要求不高车站部分管理人员自身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意识模糊,对安全工作要求不高。一是经验意识。管理层习惯于按传统的方式抓安全管理,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认为安全管理就是敲敲警钟、老生常谈而已,自己已轻车熟路,不愿接受或不去适应科学的管理方法,更不主动学习和研究创新管理手段,降低了适应新形势下运输安全工作的要求。
f二是利益观念。本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