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采用文学语言的艺术手法,找到与人们的生活及愿望等方面的契合点加以表现,从而把受众带入广告所营造的美的意境中。第一,在作品的层次上,广告形象是直接的、确定的、可感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传统、习俗、信仰、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另外,广告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不是封闭的,而是和社会文化的大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其中一个永远开放着,不断和外界各种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动态结构。它总是在社会文化活动大潮中寻找共鸣和认同,充实自身,进而由个体会合于整个社会文化审美中。广告作品通过比较含蓄、曲折的形式对产品的形象进行再设计、再表现,使其意义得以深化,引领受众去体会“韵外之致”从而产品对于人们的意义也得以不断升,华。第二,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广告已经不是创作者的了,因为这里面已经加入了受众的
f再创作。受众通过一系列审美活动和心理活动对广告进行了再加工。如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曾为喜力啤酒创作的《情人节篇》报纸广告,广告的整个画面中只有一个心状的啤酒盖、右下角的标志和“GreenYourHeart”的广告语,其他都是空白。可是就这样一则简简单单的广告,却获得了第22届时报广告金像奖银奖。这其中的诀窍大概就是因用了恰当的留白从而给受众提供了足够的想象和再创作空间。第三,建立在广告作品和受众建构活动的基础之上,意境体现了二者审美关系的存在。受众通过阅读联想和想象来对广告中所表现的形象加以把握,品读出多重含义。同样,广告创作者也常常力求展现出产品的深层形象,以开拓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心理空间。例如有些化妆品广告,运用延时摄影的手法,将长期使用才会出现的产品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皮肤由粗糙到细腻,皱纹由深到浅再到无,都只是一瞬间的事。这种由时间浓缩的产品效果,给人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此外,广告有时还常采用一种诗意的想象以诉诸情感,进而突破人们线性思维的惯性。广告这种突破时空限制,营造人和产品,体验和使用过程中种种现实—理想,物质—精神的关系以及情节,建立了人与产品之间的交流对话,从而
f实现了广告的审美功能。广告以美的形象所渲染出的意境,带给受众又一种审美感受,广告也由此进入了审美对象的范畴。但必须明确,广告是以市场营销和商品等经济学科为前提,符合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文化心理,而且还必须符合不同媒体的特征和传播学原理。广告受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