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意义和归向都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就人的思维来论述“三界”。r
r
下三界:人、事、物r
人:指包括人类在内的、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维的生命体。r
物:指构成世界的物体和物质。r
事: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r
r
人用下三界这的思维看世界,这很好理解。这就是我们常人所熟知的普通存在,它是与一般哲学相对应的概念。下三界中的人,强调被看事物的客观存在,看物的人是被动的,看到的东西他承认,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承认其存在。这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对下三界存在的物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包括认识方法、理论体系和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一定的方法和理论,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缺点是下三界人的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它们有固有的捕捉区间,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超出这个区间,感官就不能感觉到它们,或者虽有所感觉而大脑却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信息,得不出明确的结论。科学手段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下三界人的感觉缺陷,比如,人们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自己的视觉范围,用电视、电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方面,人们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视觉范围,就要不断增加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和精度。这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可行的。但实际上,人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受控于一系列由有限的理论做指导而制造出来的一些带有误差的仪器,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这些仪器,依赖于屈从于这些仪器。离开这些仪器,人们寸步难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变成了仪器的奴隶。社会发展了,人的功能或者能力却退化了。科学手段比人们的感官缺陷更大。拒绝承认看不到而实际上存在的东西,这是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但是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就有臭味。这个臭谓从何而来呢?是从第一个原子,还是从第二、第三个原子来?事实证明,每一个氧原子都没有臭味。此味不从外来,也不从中间来。此臭味无实体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下三界思维的人就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事。r
r
中三界:天、地、人r
天:指事物的局部或者整体的形态和外部系统环境。r
地:指事物的本体结构和机理。r
人:指有能力往来于事物的内外结构、环境和系统思维的人。能直观地认识事物的生化过程和运动方向的人。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