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练功;二是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要养活自己。r
  要练上层功夫,就要位移,移动练功位置。比如要练宇宙间风的感觉.我们就得去华山;练雨对人的感觉,就要去罗浮山;要练对雪的感觉,就要去长白山,等等,要云游,这都需要时间、需要经济条件。r
  r
《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节录r
  r
    一九九二年春,在西安召开的“老子思想研讨会”上,王力平先生提交了一篇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其中,他阐述了两个非常新颖的理论:“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这里节录部分内容如下:r
  r
  一.宇宙生成图r
  老子曰:r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r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r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r
    道的本体是虚无,道的派生物“一”、“二”、“三”和“万物”是有,有生于无,是回归于宇宙的本体——道。这是宇宙生成的过程。道本不可言,但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就宇宙的形质而言,可以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用图表示为:r
  r
    无形无质:r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r
    老子在这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之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r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r
  2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r
  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r
  3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r
  4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r
  “无形无质”构成了非物质世界。“无形无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存在着一r
  种力量。r
  r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r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