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整点读书听了三年级数学课《长方形的周长》后,颇有感想。这里,我不想谈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当然是成功哦),主要想谈谈由评这节课我想到的我们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老师出示了小黑板:“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问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根据学生的不同算法,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0105530(厘米)10510530(厘米)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105)×230(厘米)(长宽)×2长方形周长并特意用红色粉笔、把“(长宽)×2长方形周长”框出来,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宽)×2长方形周长”,意即以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就是公式。课后,数学教师们也在议论,这也说教材上的意图,教材也说这样强调的,数学教师们都是这样处理的,因为这样(用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方便,省时,能赢得一些时间去做其他的试题应试教育在作怪。结果,在后来做拓展练习时:“小明沿长100米,宽75米的长方形足球场跑了3圈,小明走了多少米路?”
f多数学生按(10075)×2×3计算,有一个学生回答到100×675×6,并解释到3圈有6个长方形的长和6个长方形的宽。这个学生没有按(10075)×2×3去计算。比较算式100×678×6可能要比(10075)×2×3简便些,数学老师们用公式去计算当然没错,其实,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请老师们记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