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上报:指用人单位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定期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公布:指用人单位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定期向劳动者公布。8、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应合理、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设备和器材等,如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按标准为劳动者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面)罩、耳塞(罩)、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加强作业职业防护。制定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发放的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登记记录;及时维护、定期检测个体职业病防护设备;定期维护、检测应急救援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齐全;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的用人单位应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危害防护措施;在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保证设施的完好。9、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责任。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方案。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对于发现的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要及时调离原岗位,对疑似职业病人按国家规定及时安排诊断、治疗、康复。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如实、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10、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上岗前、在岗、离岗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禁忌和工作场所情况等。这些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健康损害责任划分以及职业危害评价提供依据。档案应长期保存。11、切实履行告知义务签订劳动合同在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生产、经营者。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对于患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