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阶段:同化、分离、融合、微小化(16)移情作用“移情”最早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
o)于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顾嘉祖教授认为:“移情不仅指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而且还包括对他人情感、情绪状态的正确反馈或反应”。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即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心理适应和行为认同的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它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17)文化融合
f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趋于统一的过程;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主要过程:接触碰撞、筛选整合。(18)第三文化
研究异文化沟通的美国学者西特拉姆特地把由外国移民构成的下位文化称做“第三文化”。(19)传播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实现信息有效的传递的即是有效传播。影响有效传播的有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理念障碍等。2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1)文化交际环境理论Hall(1976)为了区别不同文化中交际对其环境的依赖程度,提出了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的概念。在强交际环境文化中,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因此暗码信息相对较多,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说者倾向于采取间接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因此听者需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能避免误会。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信息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只有少量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之中,尽可能清楚直接地表达思想以使听者明白是说话者的责任。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倾向弱交际环境即对环境依赖较低说话直接明了。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强交际环境即对环境依赖较高说话习惯以间接的方式甚至绕弯子。(3)建构理论(Co
structivistTheory)
fApplegatea
dSypher(19831988)把文化概念引入结构主义理论中。他们指出交际是指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