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
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
f舆论》一书中提出的,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个体对一定情形作出反映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又分“自定势”和“他定势”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9)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Hu
ti
gto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10)文化曲解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11)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12)文化距离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13)文化休克
f“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大体经历4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或敌意)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14)异文化感知文化感知是人们借助感官感知文化信息的过程,是人们对来自社会物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信息形成的有意义的经验。异文化感知即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感知而形成的对于其他文化的认知的过程。(15)文化适应
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为适应对方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1936)分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