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本文拟就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谈些看法,以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的特性。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教学思维的发展性。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与能力,并在生理、心理的其他侧面得到迅速成长,但彼此间的成长速率并不相同,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共性的普遍认识,而应更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殊性,在充分肯定教学活动规范性质的同时应区分在各种思想方法或认知策略之间是“因人而异”的,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因时而异”的。
2、教学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于经验,因为经验具有局限性与偶然性,属于认知的低水平。凭借外显的过于划一的教学目标会低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掩盖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刻性。只有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教学思维的社会性。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一个
f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重要区别,即现代教育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和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每个数学教师都是作为“教育共同体”的一员从事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又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材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约束下进行的。同时,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肩负着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的社会成员。
4、教学思维的教育性。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思维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教育学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的活力的重要方面。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及其组成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对象(学生)、数学教学内容(教材)、数学教学环境(课堂)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数学教师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更“着重于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的思维,而不是只针对于教师本身或者学科内容的思维”。国外研究者把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分成六个部分,即理解、变换、讲授、评估、反思和新的理解。理解是指对要讲授的一系列数学概念进行批判性理解的过程;变换是指教师从个人对要讲授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转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