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得不够,学生没学过角,怎么去找角?学生只是认为尖尖的地方就是角,这与数学中的角是不同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仅仅靠视觉上的感知来认识数学中的角,缺少真实的体验,很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所以,开课出示主题图,我们定位于找所
f学过的图形,这是旧知,学生有基础。学生认识了角后,练习中再次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
角,把找到的角画出来。此时,学生已认识角了,就能用角的知识进行运用,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意义的角”。三、研究呈现方式,使主题图“活”起来、“动”起来。
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
例如,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看连环画就轻而易举了,学生就能看明白:是从几只里飞走了2只天鹅,是在几只的基础上又飞来了3只?加深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四、研究使用手段,架起学生理解的桥梁,把主题图用足、用透。
“猜一猜”这节课,教材上是以活动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推理,二年级学生在表述上比较困难。为了能把学生想的过程外显出来,方便学生表达,我们采用游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边摆卡片边说,(实例)。借用“摆卡片”这个手段,这样有利于学生说清推理过程,也便于其他学生听得明白。通过奖励花,……每一个
f游戏都注重学生说理,难理解的地方借助操作直观显现,从中内化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来拢去脉、前因后果,也内化了推理的思路与方法。
下一步,我们准备对现有教材主题图进行分类,研究每种类型主题图的教学策略,让以后的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有了捷径,能直接借鉴我们研究出来的策略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其“内在魅力”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它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