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随尿液中所含的溶质成分而改变。因此,尿液相对密度检测时了解肾脏浓缩功能的一项简易指标。尿液相对密度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蛋白质、高热等。尿液相对密度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慢性尿崩症时,由于尿量极大,尿液外观如水,相对密度极地,几乎等于1。尿液相对密度连续测定较一次测定更有价值,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呈现持续性低相对密度尿。5PH值51原理将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酚蓝(PH6076)适量配合,组成复合型指示剂,呈色范围为pH4590(橘黄色蓝色),其颜色变化与尿液pH值相关。本法检测范围限于pH459,每隔05单位递增。52注意事项521尿液pH值主要取决于尿中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的相对含量,并因饮食情况而异。每当进食后,由于胃黏膜分泌大量盐酸以助消化,此时尿液pH值显一过性增高。夜间人睡后,由于呼吸变慢呈轻微的酸中毒,故尿中pH值发生变化。522标本不宜久置,以免细菌分解尿液成分,使pH值发生改变。523可利用尿液pH值测定,对尿蛋白、尿相对密度等易受pH值影响的干化学分析加以监控。53参考值4674.进食肉类或蛋白质多者呈弱酸性,进食植物性食物多者呈碱性。54临床意义酸性尿见于尿路结核、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痛风等。酸碱尿见于剧烈呕吐、碱中毒、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尿路感染及服用碱性药物等情况。另外,尿液pH值变化与尿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应用尿液pH值测定监测肾结石患者的尿液酸碱度变化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如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而磷酸钙结石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形成。6蛋白质61原理423
f根据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而设计。尿液中蛋白质阳离子基团(白蛋白)与指示剂四溴酚蓝(或四氯粉丝溴酚酞)阴离子基团结合,导致指示剂进一步电离,从而产生颜色变化,其颜色变化与尿液蛋白质含量有关。本法检测范围为弱阳性()约03gL阳性()约10gL强阳性()约30gL;最强阳性()约100gL62注意事项621干化学分析检测尿蛋白有3类不同的方法,除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外,还有Uri
eTP和MicralTest法。前者类似考马斯亮蓝法,能同时检测白蛋白、球蛋白及本周蛋白;后者虽采用层析扩散和免疫技术,也只能检测白蛋白。622本法检测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白蛋白的1100150,而璜基水杨酸法对白蛋白和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