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2、手工工场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促进贸易往来。③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④促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商人、贵族、农民的变化。3、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4、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5、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所有者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主作坊主劳动者作坊主及其家人、帮工、学徒雇佣的工人生产方式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工人间分工合作较大规模较小相互关系(最根本区别)生产效率学徒、帮工依附师傅的关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低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性
6、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7、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明清时期,地点景德镇。8、具体表现:经济地位变化: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超过王公贵族,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资产阶级。①社会阶层,即早期的资产阶级。②政治地位变化: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可以担任市长、财政顾问。③经营身份变化:一些人具有了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双重身份。9、变化的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重商政策”(1)贵族的变化:贵族虽享受着特权,但经济上陷入了困境,开始走向没落;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2)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他们在手工工厂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10、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采取的措施:为了促进商品生产,下令取消国内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来英国工场工作。还在政府中重用商人,任命商人担任自己的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定。在伊丽莎白时代,每任伦敦市长都是商人出身。
第二课破思想的牢笼
1、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以人为世界的中心。文艺复兴运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