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需要研究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认识和情感的关系。(134)
(139)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师是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认识和对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存方式,以及造物方式的。设计的关键不是在于解决某种技术上的问题,而在于设计师是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认识和对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存方式,以及造物方式的。科学技术在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又将人的精神推到一种紧张或空虚的状态之中,人成了科技的仆人,物质的奴隶。产品既然是人造的,应该担负起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任务。人在物质
f和生理方面的满足,不断促使着人对精神内容需求的增长。(139)便利与舒适是令人满意的,但不见得百分之百的满意就是理想
的。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如果是在最适宜的条件下长大的,那么一旦遇上特殊情况,其适应能力就明显下降,有时甚至会面临死亡。保护能使之变弱是生物学的原则,安全是必须绝对保障的,保留一些现有的不便也是必需的。现代科技支撑的设计只是无限制的服务,满足人的需求,这将造成人的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设计对人类造成的最大危害。(141)
室内空调系统可以使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到凉爽舒适,但长远会使人体对气温的适应能力减弱,体质下降;笔直平坦的高速公路使司机过于舒适,结果因为刺激过少容易导致车祸;快餐店舒适的环境使顾客滞留而降低了周转率;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如果用得太滥会让人变得懒惰。一味追求轻松舒适不一定事人类的根本需要。
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的需要和感觉受到内外环境、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设计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异,随时了解正确的需求,如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不断在人与物之间调整适应关系,而不是迫使设计去固化和统一某种功能和形式。现代设计的标准化是人道主义的,但在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方便的同时,却又逐渐走向反面,因为标准化带来的恰恰是功能的固定化,抑制了人的适应性喝创造性。将来的产品设计可能会变成这样: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偏好、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或她的特殊需要进行面对面的设计,以
f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和虚拟社区并没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
更为密切,反而强化了个人孤独和个人化的生存方式。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针对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口号“形式服从功能”,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提出了“形式服从情感”的设计理念。他们认为,消费者购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