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既有书读,又让学生养成了有钱就买书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可谓是“一举三得”。三、构建和谐的课外阅读社会文化氛围。开展社会性阅读活动,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里进行的,家庭的阅读环境、家庭的经济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针对经济条件差的,鼓励学生借书看换书看。教师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只有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有强有力的支持。四、发挥学校主场所、教师重要参与者、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课外阅读要立足于学生,引导来自于教师。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给学生指导、推荐适合的书籍。同时,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1、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有关信息,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课文《赤壁之战》时,教师应给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必要时可以运用“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设置悬念,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小学生阅读的兴趣。2、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学校应开展“读书周”或“读书月”活动,从“读一本好书”到“读十本好书”,以至于“读一百本好书”,逐步培养阅读习惯。3、每周设置一节课外阅读课,努力营造“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阶段作为阅读关键时期,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当前是非常紧迫的重要教育活动。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全社会应该形成有利于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自我教育、培养终身阅读习
f惯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