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人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深知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知识面狭窄,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缺乏口语交际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合理利用和开发身边的阅读资源,使学生有书可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现状分析:一、阅读资源比较匮乏,源于四个方面:学校方面:每所小学按规定应有一定的数量的藏书供学生借阅,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学校配备的图书数量有限,大多数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比较少,种类也不全。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为了减少图书丢失、损耗,或是免于麻烦,大多数学校不愿开放图书室,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要求,使本来就有限的图书束之高阁,成了摆设,不供学生借阅,造成资源浪费。家庭方面:由于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课外书只是“闲书”,影响学习。家长不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也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平时只给孩子买一些作文之类的书。当然,也不排除经济条件因素的制约。教师方面: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认为完成本学期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就尽职尽责了,没有考虑到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疏于引导和指导。学生自身: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有钱买零食和玩具而不买书。二、农村地区没有读书的氛围,社会、家庭普遍不重视。农村小学生阅读环境本身先天不足,又缺乏其发育的土壤,再加上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对其自身的阅读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疏于管理和要求,无法起到“身教”的作用。所以,学生放学回家就处在一个开放的、无人管理的状态中,大部分孩子没有阅读的意识,课余时间就在玩耍中度过。应对策略:一、努力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宏观上看,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创办乡镇图书馆,规范文
f化市场,兴办农家书屋。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购置图书,定期开放图书室,建立健全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使学校图书真正为学生所用,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买书、捐书,把个人书籍暂时寄存在班级内,“书源共享”。这样相互竞阅,借读,促进学生阅读。我曾经提倡学生“凑钱买书,分本收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