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些慷慨壮烈的诗篇中一方面是“惟当死报君”的忠于朝廷的赤胆忠心和“会见立功勋”的功业热情幻想体现儒家忠君进取、奋发图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品质而另外一方面更有“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的尚武精神和“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卢照邻《刘生》的急人之难而不爱其躯的牺牲精神有“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的功成不受勋的豪侠胸襟这些无疑都是传统儒者所欠缺而为侠者所长以这样的精神人格抒写诗篇抒情主人公形象自然有别于魏晋以来沉迷声色、熏香傅粉、刚气都尽的门阀士族形象呈现为虎虎生风、刚健孔武的英侠少形象进而形成诗歌遒壮飞动的审美风范。这样的美学风格同时也延展到其它题材的诗作中如反映羁旅行役、山川风物的诗篇中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燕丹别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此为送别诗但“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建功立业的抱负、壮志难伸的痛苦、激昂慷慨的情怀都寄之于对古代英雄侠客的深切向往中写出一副英雄肝胆。四杰中只有王勃未涉及游侠边塞题材但十四岁时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中也曾表达过这样的宏愿“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所以其诗风与其他三位诗人和谐一致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中贯穿着两条意脉惜别之情与劝慰之意惜别之情伤感劝慰之意催人奋发”两条意脉交叉在第二联惜别之情由显到隐劝慰之意由隐到显所包含的意蕴很明显大丈夫当以建功立业为重不要为离别的儿女私情所困扰从而使诗歌摆脱了萎靡纤弱的格调而呈现出高旷境界、刚健的骨力而即使是抒写离别悲哀的作品如他的《别薛华》一诗仍沉潜着一种功业难成的抑郁不平之气正是这种不甘“憔悴于圣明之代”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f的功业热情在送别诗中化解了离别时令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意绪因此明人胡应麟认为王勃两首送别诗一样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诗薮》内编卷四许学夷也说“‘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等句语皆雄伟。唐人气象风格到此而见矣。”《诗源辨体》卷十。王勃写于巴蜀之旅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虽写羁旅之悲但气象壮阔选取的意象是“长江”、“高风”、“山山”这样壮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