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手机实名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2010年9月1日,手机实名制正式启动,自此,手机号码进行实名登记制度。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电信用户的诚信体系建设和监控移动通信业务的非法程序,同时便于治理网络,减少垃圾信息骚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如何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免遭泄露成为关系到每个人切实利益的问题。实施手机实名制,必须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目前造成个人信息频频泄露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少公司或个人由于利益驱动,将收集到的他人信息资料拿到市场上贩卖获利,在遍地开花的代理商处购买手机卡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基本上难以得到保密;第二,由于监管的缺失,也完全无法排除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的运营商泄密的可能;第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手机回收过程中不及时删除个人信息或随手乱扔个人相关资料导致身份信息泄露。信息社会,最关键的资源就是信息,尤其是个人的信息,都是带来实际经济价值的资源。个人信息的严重泄漏,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名誉,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长此以往,将给社会带来不安全隐患,必将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如何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是推行手机实名制的重要一环,也成为手机实名制能否被全社会所接纳的充分条件。首先,完善立法。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实施手机实名制后用户信息保护及对泄露者的惩罚措施。所以,一方面,立法部门要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采录、保密做出具体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追求其法律责任,用法律手段切实维护好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其次,健全监管。一要加强对移动通信部门的监管力度,健全对手机运营商的监督体系建设,督促各级运营商加强自身技术建设;二要加强对运营商内部的人员的监管,避免出现运营商内部经常出现一些内鬼,将用户的信息非法倒卖给一些公司牟取暴利;第三,加强对社会渠道的监管,取消除运营商营业厅之外的办卡机构。最后,提高意识。第一,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以及预防个人信息泄露的手段;第二,加强个人资料管理,在重要文件传输环节上进行加密,及时消除操作记录;第三,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奖励机制,鼓励公众举报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以便从源头上找到真正的元凶。只有相关部门针对实施手机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