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的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8、提问: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9、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三)分析课文第3段1、学生默读并口头通译第3段;2、提问: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3、提问:“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4、提问: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明确: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态度,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
以求皇帝谅解。C、再次强调自己的处境,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5、提问: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明确: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
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
f6、提问: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
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7、朗读第3节,品味语言特点提问讨论: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明确: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语言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8、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第三课时(四)分析课文第4段1、齐读第4段。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2、指明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师生共同订正。3、提问: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4、提问: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明确:“节”“报养”“忠孝两全”。5、提问:本节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6、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