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明确:“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
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孝情、忠情、苦情)
“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
人)。
七、研读课文
(一)分析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师生共同订正。
4、提问: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
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明确: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1段。
5、提问: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或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父死母嫁)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孤苦多病)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内外无人)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刘婴疾病)
6、提问: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
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
为?
明确:相依为命。
7、提问: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
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
命。
8、提问: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明确: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
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f9、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二课时(二)分析课文第2段1、学生齐读第2段。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3、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师生共同订正。4、提问第2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臣之进退,实为狼狈。”5、提问: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6、提问: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7、提问:本段分几个层次?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