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做法也不利于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视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为包袱,借口工作繁忙,不参加教研活动,不坚持业务学习,或教研活动走过场,搞形式。上级检查时,交出所谓的教育记录、学习笔记本应付了事,其教研记录不过是编的故事,业务学习也就是随便找几段报刊摘抄的几段文字。3、部分教师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忘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视说课为低人一等,不和他人探讨,不向他人学习,学校检查时,找别人的教案或笔记抄一抄,写上一两句不着边的评语,就算完成任务。4、个别教师把上公开课看成是“出一招”或“露一手”,认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之后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课前将公开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答案,基于将问题“包干到人”,课堂上点名让学生回答。结果整个课堂看来有问有答,有声有色,效果蛮好,实则违背教学规律,特别是弄虚作假的作法,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5、评课面上跑,随波逐流,敷衍了事认为大马过得江,小马过得河,不去挖掘亮点,不去寻找不足,保持一团和气,说的不得要领,听的不明不白,,使评课流于形式,虽多次上课评课,但听者和教者都得不到提高。6、教研没课题,没有课题的教研就没有重点,没有计划,教研工作随意性很大,想什么就干什么,前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教研虽然搞了多次,最终却一事无成,起不到教研作用。
f7、教研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翻来覆去都是老一套,毫无新意,使教师厌倦,失去教研兴趣。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关于改革和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机制,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积极性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因素,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内在动力,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农村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素质。然而仅靠教师培训部门几次集中性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观念、体现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农村小学立足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2、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