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平。幼儿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往往会使教师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偏向。教师的偏爱导致对待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教育行为,而这些又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眼中的好孩子,会得到与众不同的关爱和机会,对那些所谓的“捣蛋鬼”则容易形成负面的定势思维,在这种定势的支配下,处处不顺眼,这种厌恶溢于言表。而孤僻、退缩、不善交际的幼儿则几乎
f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是被教师忽视甚至遗忘的群体,教师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就是漠视。可以说,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对所有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应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幼儿,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的引导幼儿健康发展,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
二、幼儿教师法律意识缺失原因
1幼儿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是幼儿教师侵害幼儿权利的重要原因。一是一些幼儿教师对侵害学生的人格权、健康权、自由权等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有些教师已严重侵犯了幼儿的权利,但自身尚未意识到,这主要是不懂法律或者法律意识淡薄的缘故。二是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培训只注重了幼儿课程,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幼儿教师的法律、法规的培训。
2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较低。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影响幼儿教师依法治教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合格的幼儿教师缺乏也是造成幼儿教师违法的重要原因,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幼师“无证上岗”现象。山东省教育厅在近期抽查了17个地市194所幼儿园后,也公布结果称:53的幼儿教师没有取得教育部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17的园长没有取得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证书。仅青岛市当地16000多名幼师中,就有六成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即便是幼师“证照齐全”,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的现状则直接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
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低收入下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缺失,导致幼师群体严重的负面情绪。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冯晓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因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呈严重倦怠的幼儿教师只占29,但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人数却达一半以上。按被调查教师所选题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依次表现为疲惫不堪(885)、担心出事(867)、焦躁不安(659)和经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656)。以此来看,在这个基本年龄处于3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