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循序渐进的,但文学知识的渗透却可以拓展与延伸,比如老舍先生的大致创作历程,什么时期是什么样的风格比如老舍的代表作除《骆驼祥子》外还有什么,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异再比如与老舍同时期的作家都有谁,谁又与老舍的创作风格或者主题类似……这些文学知识就好似散落的“点”,每一次在一部作品上予以发散,最终这些“点”就会成为一个整体,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接下来对作品内容的细读奠定了基础。
二、展现典型阅读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书目中涉及的作品类型还是较为全面的,不同的作品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过这十二部经典作品阅读方法
的指导,也为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提供了不同阅读方法的借鉴。
1精读与略读
一部著作,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小说,其内容的展开必然有主有次、有精彩之处,也有只是为了串联情节而有的设定。倘若对于这些内容都以精读的方式细细琢磨,不止是浪费时间,对一些内容来说也没有必要,但若都以“走马观花”的方式浏览,那最后对于作品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会错过许多精彩且有深意之处,所以,只有选择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感知到作品的精妙之处。
以《西游记》为例,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其中情节多样、人物众多,有的情节设定是环环相扣,有的情节更多是为了“过场”,有的人物极具特色,有的却是充当“行动元”而存在。比如“三借芭蕉扇”就需要精读,因为这一情节内容的展开不仅在之前“大战红孩儿”中就埋下了伏笔,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情节设定的巧妙,更在这“三调”之中凸显了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以及猪八戒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情往来”等一些内容。还有“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为什么作者要设置这样一个让孙悟空束手无策的障碍,作者又在借这一设定在传递什么思想?每一个需要精读的内容背后都有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而那些有关“吃人”的设定、一些封建迂腐的思想以及相似的妖怪抓唐僧的“套路”则只需略读即可。
2批注与摘抄
阅读这项活动,还需依靠批注与摘抄这样辅助阅读的方式。因为批注记录的是自己在阅读时的看法,会与以后的再次阅读形成思想与感受上的对比,而摘抄则是对一些经典语句的记录,不但对学生有精神上的指引还会为他们的写作练习提供帮助。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指导阅读之前,许多学生就已经下意识地在小声背诵着作品中经典的这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