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作者:聂智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20年第02期
何为名著导读,很多人认为就是知道作者、主要人物与基本概况,殊不知这样做很难实现名著阅读价值的最大化。教材中所推荐的作品,在结构、语言、人物塑造、情感抒发、现实深度等领域都有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因此,我们转变以往将名著导读当作名著简介的态度,应在导读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
一、拓宽文学知识储备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读著作,同时建立“这一类”的意识,更好地将这本书的收获应用到其他内容相近或文体相同的名著阅读上。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个“储备”还需更为细化和深入。
1文体常识
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至少学生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潜意识就会知道小说重故事性而诗歌重韵律与抒情。
教师将课文教学重点往往会放在具体词句与文章内涵的解读上,对文体的感知不会那么明显,就像让学生感知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特点,一篇《智取生辰纲》的分析解读就不如一部《水浒传》整部书略读带来的感知更深刻。所以在课文教学中不突出的文体常识介绍恰好可以在名著导读中得以凸显。总览初中统编教材中推荐的十二部作品,除了散文、诗歌、小说外,还有纪实与科普这两种学生之前接触不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各自文体中的代表作,《朝花夕拾》中形散神聚的特点,《艾青诗选》所显示出的现代诗的韵律与抒情,《昆虫记》的科学性、逻辑性……名著导读不但让学生以“作品集”“原著”的形式去认识一种文体,还让学生同时接触到不同文体的代表之作,在不同的艺术体验之中通过比较文体间的不同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增加了他们文学知识的储备。
2知识串联
虽然我们强调不能让名著导读教学只停留在名著简介的层面,但这并不代表名著中包含的作者信息、重要人物、关键情节这些内容的熟知对学生不重要。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为有效深入,即使是基本文学知识的渗透,我们也需要在每一部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延伸,最终如珠串联般更为完整。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以《骆驼祥子》为例,当我们用一些关键词来简要介绍这部作品时,“老舍”“近现代社会”“长篇小说”“老北京”“祥子”“虎妞”等这些有关作者、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信息就会被提及,这同样也是“简介式”名著导读教学中让学生重点记忆的内容,但这远远不够。学生对于名著的接触虽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