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这个意见与张学良不谋而合。因此张学良非常高兴。”32以上清楚地表明:张学良不但先于冯玉祥而且更先于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自己在《西安半月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述:“16日清晨,张见余形色苍白,告余曰:‘昨夜我已将此间委员会事变后,张、杨在政治方面建立了设计委员会说服,原订四天至七天内,可送委员长回京。”33这说明张学良在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之前,就已经’形成放蒋决定并当面告诉过蒋介石本人。蒋在17日给何应钦的停战手谕中也写道:“以近情观察,中即蒋中正,蒋介石自称于本星期六日十九日以前可以回京。”3412月19日,张学良在给《泰晤士报》记者费拉塞的电文中,解释蒋为什么还未回京的原因时说:“他所以未恢复自由,这不能怪我们,我们在星期一即十四日晚上电请南京政府派员听取委员长的意见”“使委员长能够回京复职,如果有人来到这里,则委员长早,已回到南京了。”35南京政府方面之所以迟迟无人来西安商谈释蒋问题,主要是由于亲日派何应钦作祟。当时南京方面确实是“戏中有戏”:何应钦主战,宋美龄主和。宋以“第一夫人”身份见何,反对武力讨伐,何骂宋是“女人家不懂事”;而宋则骂何是“东方佛朗哥”。36由于何极力主张讨伐张、杨,轰炸西安实际是欲置蒋于死地,取蒋而代之,致使武力讨伐的呼声一时甚嚣尘上,而主和的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却一时未能得势。由于张学良向周恩来表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意向,并得到了中共有力的支持,周恩来又帮助他说服了杨虎城。这样,西安方面在和平释蒋的认识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对南京方面的主和派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从而迫使何应钦不得不同意派宋子文、宋美龄以国民政府
f代表身份前往西安谈判。至此,终于打开了和平谈判的大门。12月23日,宋氏兄妹飞抵西安,开始了南京政府与西安三方的会谈。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同宋子文、宋美龄经过两天谈判,最后达成了六项协议,其主要内容与张、杨通电的八项主张基本一致。因此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首先倡导者,而且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主要决策人。谈判达成的这六项协议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蒋介石基本上接受了西安方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他要求不采取签字形式,而以其人格担保履行这些协议。在此基础上,西安方面一致同意放蒋。但在何时放蒋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撤军问题上,却与南京方面存在着不大不小的分歧:西安方面要求南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