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巷张公馆对面高桂滋的住宅里。”25张学良在事变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蒋之生命安全,这无疑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前提。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首倡和平解决,力促早日放蒋,并亲自陪蒋回京复职这是为和平解决事变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f事变过程中张学良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确保蒋介石之生命安全,决定了他“既无杀蒋之心,必有放蒋之日。”26还在蒋介石于临潼被扣,尚未送达西安新城大楼时,张学良就曾明确地对杨虎城说过:“如果委员长到西安后,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我便送他回南京。”27这就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张学良是倡导和解、决定放蒋的第一人。蒋被送到西安后,张学良所做的头等大事就是与杨虎城联名通电全国,指出事变的目的在于对蒋“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28,劝其接受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这里,和平解决事变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的。接着,张学良又以个人名义或以张、杨联名形式向陕北中共中央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及各地方实力派发了专电,敞开和平谈判的大门,呼吁各个方面的配合,示意他们协助和平解决事变。就连当时担任南京政府代理行政院长的孔祥熙也认为:“张、杨既于通电之外,复对余及中央诸同志各有私电,是明予吾人以谈判之机。”29于是,这才有了12月13日冯玉祥致张学良的电报:“请先释介公回京”,并担保“约同知交多人”,到西安替蒋作为人质,以为释回介公之保证”“。而这封电报因被何应钦扣压,“至十四日尚未发出,冯亦并不急于发出此电,不过宋美龄、孔祥熙辈却急于要将此电发出去,因而何应钦才准许十四日下午予以拍发。”30至于中国共产党表明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则比冯玉祥的电报更晚。因为中共中央考虑到保安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不可能全面迅速地了解到西安的情况及国内外的反应,因此决定暂时不发表声明,一切事宜包括对蒋介石的处置以及各种在保安难以估计到的复杂问题,均由周恩来到西安后相机处理。”31应张学良的邀请,中共代表周恩来一行于12月17日晚行色匆匆赶到西安,席不暇暖,当即与张学良进行了彻夜长谈。张首先向周介绍了六天来局势的变化和各方面的反应,特别谈到了蒋介石被扣以后的表现,张学良认为,争取蒋抗日,现在最有可能。并说,只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这个意见表示赞同,并向张表明了“中共中央对于事变的意见,主张和平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