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第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在这里学习胰岛,是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参与性强,印象深刻,能很好的突破“区别胰腺和胰岛”这个难点。第二部分实验,难度比较大,不需要让学生去设计实验,而是要着重引导学生经历班廷的思路历程,学习科学家从阅读中获取灵感,认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出假设对制定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3个实验比较简单,在简单的介绍后,学生能够得出结论:胰岛能分泌一种可调节糖的利用和转化的物质!就是胰岛素。最后教师再提一句:班廷因为他杰出的贡献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胰岛素的发现史,是科学探究的好题材。对本部分的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转变学习方式,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第三,通过生物学家的杰出事迹,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仅靠从动物体内提取胰岛素,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你知道第一个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国家吗?”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率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时间许可的话,还可以再问:“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身体健康才是关键。怎样预防糖尿病呢?”引导说出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肥胖,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模拟了科学家研究糖尿病的实验后,学生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此时趁热打铁提出“事实上,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内还有很多像胰岛素一样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激素。”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教师选择引导。但是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凑,不如直接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时间大约5分钟。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组织学生先自主学习,观察课本49页图片,思考:人体主要有哪些激素?它们分别由什么腺体分泌?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指出人体各内分泌腺的部位,以及所分泌的激素。再师生互动,一起识图构建新知。激素的作用,后面要学习,这里就不用介绍了。然后教师指出:分泌激素的腺体统称为内分泌腺,人体的腺体分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进入第三部分“区别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