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2017年中国医疗IT十大预测医疗信息化向人工智能跨进
201702161518作者佚名来源:IDC
IDC最新发布的报告《IDCFutureScape2017医疗IT十大预测中国启示》,预测了医疗机构IT投资的路线图,预测跨越未来12至36个月,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划分到单科室、多科室和全院级的不同范围层级,报告中包括全球和中国市场预测,这些预测都可以用来支持未来规划和预算。IDC对中国医疗IT的十大预测如下1、到2018年,中国医疗机构的网络勒索病毒攻击将增长20。2、到2020年,中国医院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增加20,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在医院内运送医用器材、食品等工作。3、到2019年,中国医疗行业中30的医疗软件将会提供实时来自IoT设备的场景数据,并嵌入到具有认知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应用中,自动生成医疗所需的文档文件,因此节省医护人员20的时间。4、到2021年,中国20的医疗支付方(保险公司等)将会根据客户提供的健康数据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障方案,以此达到动态降低费率的目的,并有机会减少患者的自付金额。5、到2020年底,中国的医疗支付方(保险公司等)通过实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相关工具、技能和流程再造等,将会节约5亿美元左右的费用。6、在2018年,中国医疗服务中患者参与生命科学、治疗过程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过程,将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f7、到2019年,中国政府社保中的个人购买或者企业购买医疗保险将会与商业医疗保险之间实现均衡化,居民对两类保险认可程度将会相近,保险服务产品将处于同一水平。8、到2019年,20的中国医疗机构将会使用基于IoT的生物传感器技术。用自动的方式来度量患者的关键体征和其他生物特征。9、到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将会实现护理计划实时调整,这需要认知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来自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作为支持,这使得使用基于认知保健计划的患者人数增长20。10、到2020年,中国的制药商将双倍投资用于集中在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分析,来顺应千禧年和新一代医生喜欢的工作方式,即电子方式。中国医改的深入开展与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发生巨大变化,IDC对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变革展望包括互联网医院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近40家互联网医院,预计2017年将会发展到上百家。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也会逐步落地,预计2016年互联网医疗的门诊量将达到370万,后续几年中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问诊量会达到296亿,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近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