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喷泉实验及其演变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沈联东刘义程俊
中学化学喷泉实验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探索意义的课题,同时又是具有重要位置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必修)将它置于封面)。我们以前关注更多的是改进实验装置,以增强实验的成功率和改善实验的演示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综合性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关注的视角重心应该转向如何进一步挖掘实验的功能,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笔者认为,喷泉实验的研究应把关注重心移至探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成功的关键,列为重要的是依据其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索、设计、变化出其他形式的“喷泉”,这样做可能更有创新的价值。一、氯化氢、氨气的喷泉实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必修)P.12、P.172分别安排了氯化氢和氨气的喷泉实验。(见图1)
图1喷泉实验装置1.操作要点(1)先将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上的滴管吸满水后,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用。(2)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瓶的气体,用上述塞子塞紧。立即倒置烧瓶,把玻璃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滴加紫色或蓝色石蕊试液,氨气的喷泉实验滴加酚酞试液)。(3)挤压胶头,启开弹簧夹,夹在玻璃管上。2.实验原理喷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溶于水后,导致瓶内压强的骤减,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所致。气体体积迅速减小是导致压强骤减的直接原因,这是设计喷泉实验的根本所在。3.实验改进用一事先钻有绿豆大小圆孔的塑料瓶装事先滴有指示剂的水(水量不超过圆孔处);塞上套有两个单孔胶塞的直玻璃管;直玻璃管末端套上乳胶头并扎紧,乳胶头用针尖扎小孔;把充满气体的烧瓶倒扣在玻璃管的另一胶塞上,塞紧(见图2)。
图2改进的喷泉实验装置
f实验时,用手指堵住小圆孔,挤压塑料瓶使水从胶头处喷出后,不再挤压,可以明显地看到喷泉现象。4.实验演变根据喷泉形成的原因(烧瓶内外有很大的压强差),可以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和甲烷和氯气的反应设计成为简易的喷泉实验,分别见图3和图4。
图3改进的HCl喷泉实验
图4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喷泉实验5.推广应用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一类反应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例如,氯气与红磷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等。二、一氧化氮的氧化和二氧化氮的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