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本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于东汉,传说为秦越人所作。(3)《伤寒杂病论》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经晋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全书载药365种。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脉经》晋王叔和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2)《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为中医学第一部针灸专著。(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著,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4)《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的境界。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后人称为“寒凉派”。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张从正后人称为“攻邪派”。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3)李杲自号东垣老人,后人称为"补土派"。代表著作为《脾胃论》(4)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后人称为"滋阴派"。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第一页
f(1)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
(2)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
(3)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
(4)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
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
(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和精气神一
体观。
五脏一体观:
人体五脏生理系统简表
系统五脏六腑五体官窍
经脉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肝系统肝胆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脾系统脾胃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