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2)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二、课程内容:1、启蒙阶段:教材为口琴校本教材。主要内容:(1)口琴概述(2)口琴的各部名称及构造,常用记号
f(3)口琴演奏的姿势和基本演奏法(4)口琴的技巧练习(1)(5)口琴的左手练习(2)(6)口琴入门初级练习曲与乐曲(7)演奏曲《绿色的田野》、《小星星》(8)欣赏《四季调》、2、初级阶段:教材为口琴校本教材。主要内容:(1)三孔和音(2)手震音
(3)琶音及单向颤音
(4)演奏曲《小步舞曲》、3、高级阶段:教材为口琴校本教材。主要内容:
(1)开放和弦伴奏(2)断音与装饰
(3)演奏《小快板》、(4)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课程评价1、评价的方式与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f口琴学的时间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口琴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
(3)运用手册,实现多元评价。
对于学生在校练习情况,教师每天给予评价,用☆和△留下学生的进步足迹,必要时可用文字给予表扬和鼓励;周末和假日,家长给予孩子评价;月底,学生回望一个月来的脚印,用文字给自己评价。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课时安排:协调学生的学习和乐器训练时间,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器乐教育。
(1)通过利用小广播播放口琴音乐;把口琴带进课堂;向班内学生分发有关口琴知识的学习资料等形式激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口琴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对口琴产生特殊的感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便形成浓郁的艺术探究空气。
(2)因材施教,对器乐尖子生进行口琴提高教育。
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发现一批口琴苗子,组建一支的校级口琴队,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这些尖子生进行口琴提高的方法研究。
3、采用自编的口琴校本教材进行教学
4、参加演出活动,促进学生对口琴演奏的爱好。
5、尽量多的创造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6、在教学时间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