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症状并非与血压的高低成正比,有人血压不太高,症状却明显;有人血压很高,症状却不明显。(1)头痛:常在后脑或两侧太阳穴,呈跳动性头痛,多数晨起明显;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2)头晕:不少病人除头痛外,常伴有头晕、耳鸣、烦躁不安等症
f状。(3)手指麻木、肌肉酸痛等:易被误诊为神经炎、风湿病。(4)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惊醒。(5)耳鸣:双侧耳鸣持续时间较长。(6)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悸,心功能不全。(7)肢体麻木: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走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长期高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易损伤脑血管,造成脑血管意外)。
五、高血压药物治疗降低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血压越高,心脑血管和肾病的风险越高。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事件的4050,减少心梗的2530,减少心力衰竭的50。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共有五类(按药理作用分):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目前市面上共有降压药上百种,各有优缺点。理想的降压药标准为:能有效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降压平稳;能有效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保证治疗者较好的生活质量;服用方便,易于接受和坚持;不影响其他疾病治疗;价格适中,性价比高。高血压治疗应坚持个体化用药。应及时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宜缓慢进行,约12个月降至目标血压即可。如果超出调节范围,主要脏器供血不能保证,反而得不偿失。治疗高血压
f不能简单地以降压数值为标准,主要的是预防和控制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目标值:普通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年轻人或患有糖尿病或肾病者,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患者要求低于15090mmHg。
高血压病用药原则:1降压治疗必须使血压达到目标水平;2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降压,以最小剂量获得最好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至最小;3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优于单药大剂量治疗;4条件许可时,选用长效制剂;5合理选择药物,贵药、新药未必高效、安全。六、高血压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发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遗传、种族、年龄、性别等)和可变危险因素,可改变危险因素主要由于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
1高钠低钾饮食: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