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
前的实际边界确定。39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
工棚等。310排气筒高度
f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4指标体系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41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42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43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该指标按照本标准第92条的规定执行。5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本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即:
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6标准值61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以下简称为现有污染源执行表1所列标准值。62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以下简称为新污染源执行表2所列标准值。63按下列规定判断污染源的设立日期:631一般情况下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632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的污染源,应按补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7其它规定71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f72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见附录A。
73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的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外推法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
74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