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之比;动脉脉搏:动脉脉搏的波形,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血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6)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7)淋巴液的生产与回流:淋巴液的生成;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f(1)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组胺。(3)局部血流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肌源性自身调节;(4)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5、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的影响,神经调节,激素调节。(2)肺循环: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3)脑循环: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
一、教学目的


学习呼吸各个阶段即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呼吸节律的产生及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二、教学要求1、掌握肺通气的基本过程2、掌握各种肺容积和肺容量的基本概念3、掌握每分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4、掌握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5、掌握呼吸的调节6、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
f7、熟悉O2及CO2在血液中的运输8、熟悉呼吸中枢9、了解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10、了解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三、教学内容1、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2、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2)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的来源,顺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