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和制作课件,步骤4:课程教学实施,步骤5:学生理解掌握与吸收。
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步骤1与步骤2之问所进行的是课程学术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步骤2与步骤4之间发生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步骤4与步骤5之间所发生的是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能力的转化。政治理论课教师最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阶段,教师在此阶段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翻译”及教材编写组的“学术翻译”双重角色,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2.创造性课程实施过程的三次转化是对课程的三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由参与教材编写的群体进行的;第二次创造是由更为广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第三次创造由学生自身完成。第一次创造决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第二次创造则决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能否被学生接受,能否顺利进入第三次创造。可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再创造。3.协同性教材体系转化是一个由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组成的整体化运作过程。教材是教学之本.新教材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急需,但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尽快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4.差异性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理性状态是教师对于教材所有内容能够完全吃
f透,做到精准无误。但由于教材与教师处于不同对象层面,教师消化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客观对象主观化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必然与教材内容产生差距。可能高于教材水平,可能等于教材水平,也可能低于教材水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水平还会随着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发生变化。因此,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很难达到完全的等同。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功能价值1.有利于协调政治理论课教材统一性与教学多样性冲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具有理论水平高、政策性强、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特点,是教师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强化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统编教材的普遍性很难适应类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