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以《伴性遗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一课为例
一.教材分析
浙江省湖州中学全刚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之后,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安排了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分析摩尔根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并认识果蝇的伴性遗传。本节课既解决了“基因在哪里”这一重要问题,又揭示
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实质。本节课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
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实质的深入理解,同时遗传规律的不
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孟德尔实验与摩尔根实验中得以应用和深化。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1章“孟德尔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两大定律的实质,
基本掌握了一些遗传学术语,学会分析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其对结果
的解释和验证,学会遗传图解的书写,初步具备了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探究
遗传学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是基于遗传定律的
进一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将会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推导果蝇眼色遗传方式说出伴性遗传概念,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感
悟生命现象的一般与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认识生命本质的能力,
感受生命的复杂、神奇与协调;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2科学探究
通过重走摩尔根的探索历程,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养成质疑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
如何假设问题的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