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私人物品满足个人需要,是通过价格机制经由民间部分的资源配置实现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只能通过特定的预算安排或政治程序经由财政的资源配置来实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的恰当组合问题。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也就是说,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这种有效率的政治制度就是“公共选择”制度。然而,现实的困难是,公众是一个集体的概念,公众的愿望并不总是一致的,每个人的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差异,因而体现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决策机制,就称为问题的关键。8财政支出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表现,即通常说的,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理,要完善支出制度并加强管理,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即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支出项目在性质上千差万别,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存在重大差别:①两者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大相径庭;②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财政收支研究的理论支点,这就要求财政支出的安排和使用,必须效率优先,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厉行节约,提高效益。9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原因:①效益或成本有很多是很难以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②效益或成本很难直接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隐性的;③效益或成本往往是长期性,甚至跨代;④不同的支出项目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实施评估时,应采用静态与动态分析结合;单项和综合分析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最早产生于美国《1936年防洪法案》,通过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全部量化计算,将通常认为不可比转向可比,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个“量化”的评价结果。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免于计算支出效益和无形成本的麻烦,操作程序简化。10“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得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理论。由布坎南、阿罗等人创建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