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校本课程《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一、课程背景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为了适应
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近五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少年科技活动,并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获得较大的成果,而且涌现了一批热心指导少儿科技活动的优秀教师。结合师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我校开发了以科学活动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编写了一套校本课程教材《小学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详实的科普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令人着迷的航模、车模,神秘而实用的电脑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强化科技意识,深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与良好的科学习惯,加快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性质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实践证明,早期的
科学技术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开设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我们设计的这套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20课(一册用一学年),一、二、三年级分“科普知识介绍”、
“科技小制作”、“科学幻想画”、“生活小常识”四个单元;四、五、六年级分“科普知识介绍”、“四小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科技模型”、“电脑操作”四个单元。这套教材体现了以下一些思想:
1、全面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在教学内容、活动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给老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f4、合作性。在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5、适应性。课程内容贴近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