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二)、转变角色,积极参与。首先是校长角色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人物的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呢?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校长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不仅应扮演传统的校长角色(如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等),而且还应该扮演和课程开发与管理相关的角色。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外部世界的联络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而形成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学校及其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和技术上都要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之下,教师的传统角色又怎样转变呢?根据课程改革专家傅建明博士的研究成果,教师只有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进行。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实施者”到“指导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角色的转换。最后是学生、家长、社会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f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与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是为学生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学校在课程决策中要尽可能地注意学生对于不同专题的兴趣,注意建立信息收集的渠道,定期跟踪学生兴趣的变化,作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决策依据。家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情形下,绝大多数人从未设想过对学校课程的参与。校本课程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可以对学校课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自己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而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我国校本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更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大力支持。各地有限的图书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