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作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与60年代的著作相比,它们更多地假设企业处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并以此为基础来考虑企业战略。但是,70年代的战略热中,企业尚未准确领会战略的深刻内涵,片面地注重财务方面的战略改进,而不是从环境与企业的相互作用中去发掘新的战略机会。由于缺少远见卓识的气魄和运筹全局的能力,一些企业错失了许多有利的商业机遇。这个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方法更加多样。致力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学者与日俱增这个时期,企业不仅仅重视计划制定,而且注重计划制定、实施和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进入80年代,美国管理界掀起了“管理软化”的热潮,企业纷纷重视起企业文化、管理作风等软性因素的作用,而把战略、制度、组织等硬性因素的重要性抛在一边。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管理理论异常活跃,涌现了“决策学派”、“经验学派”、“社会学派”、“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诸多学派。这一时期战略管理研究者在行业竞争状况和企业竞争分析方面获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并对公司战略的执行问题有新的看法。进入90年代,随着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管理幅度越来越大,使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该时期的主要著作涵盖了对灵活性、全球联盟与全球网络、技术、技能和学习的研究。耐尔森与温特的《经济变革的进化理论》和派尔与赛伯的《第二次工业划分》最先提出了这些观点。该时期企业战略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应变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从而使企业在险恶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并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出现战略脱节的情况下,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预测行业前景也变得更为必要,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因此战略管理更加强调创造性和实用性,这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论的两大研究趋势。
(一)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萌芽阶段。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60年代有钱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